1937年7月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,陕北的红军主力部队进行了改编,正式组成八路军。在这次改编中,红二方面军、陕北红军的第二十七军、第二十八军、独立第一师与第二师以及赤水警卫营等部队合并形成了八路军的120师,它也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。
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人物便是八路军120师的一员,他曾担任120师参谋长等重要职务,他的名字是周士第。新中国成立后,周士第被授予上将军衔,成为开国上将之一。那么,周士第的成长与经历究竟有哪些值得一提的故事呢?
周士第生于1900年,籍贯广东。年少时,他在家乡接受基础教育,1920年,年仅20岁的周士第便走上了教师岗位,成为一名小学教员。在这个时期,他不仅教书育人,还积极参与各种爱国运动,向身边的学生传播进步思想,激发他们的民族觉醒。1922年,周士第奔赴广州,投身到更加广阔的革命浪潮中。两年后,他报考了黄埔军校,并成功成为黄埔一期的学员,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。
展开剩余74%1924年年底,周士第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,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。在党的指导下,他很快展现出了军事才华,担任了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以及参谋长等职务。1926年,他随部队参加了北伐,屡立战功,逐渐在革命的道路上声名鹊起。然而,随着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,周士第转而参与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等反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,先后辗转于香港、南京、上海和西安等地,积极投入到全国的革命斗争之中。
1933年年底,周士第前往中央红军的根据地,担任红军大学的军事教员,致力于为红军培养指挥干部。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后,周士第参加了长征,历尽千辛万苦,最终于1935年秋到达了陕北。在那里,周士第被任命为红十五军团的参谋长,参与了直罗镇战斗、东征等战斗,积极为陕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贡献力量。
随着红军三大主力会师,周士第被调至红二方面军,担任参谋长。1937年,抗日战争爆发,周士第进入了八路军120师,担任参谋长。此时,他率领部队挺进晋西北,尤其是在雁门关一带展开了游击战,积极参与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。
1939年,周士第转战冀中,根据地的局势变动较大,但他依然指挥了多次重要战斗,包括陈庄战斗、黄土岭战斗、百团大战等,并取得了不小的胜利,成功歼灭了大量敌军。1940年,他又被调回晋西北,继续担任晋西北军区参谋长,并在此期间主持了军区的工作。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扫荡,他多次组织反“扫荡”战役,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在解放战争时期,周士第担任了晋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,并指挥了晋北战役、太原战役、秦岭战役等重要战斗,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力量。1949年,周士第被任命为十八兵团司令员,参与了扶郿战役和秦岭战役。此后,他率领部队兵分三路,进军西南,参与了西南解放的艰苦战斗。
西南解放后,周士第留在西南,继续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,担任了西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,负责了剿匪和反特工作。在1950年10月,周士第奉命组建防空军,并担任防空军司令员。抗美援朝期间,他指挥了朝鲜战场的防空作战,助力《朝鲜停战协定》的签署。
1955年,周士第担任了训练总监部副部长,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,成为开国上将之一。然而,由于常年繁重的工作,周士第的身体逐渐吃不消,1959年,他因病离职休养。之后,他曾担任中监委委员、总参谋部顾问等职务,直到1979年因病去世,享年79岁。
周士第的一生,充满了革命斗争与艰辛,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奋战,也在各个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不懈努力。今天回顾他的故事,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股来自历史的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